2010年1月30日

環保署:氣溫降低,中國大陸沙塵影響空氣品質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226 14:17:00)24日中國大陸華北發生沙塵暴,25日沙塵移動路徑往東影響河北、山東及韓國,26日沙塵影響範圍集中在韓國及日本。受到25日晚上鋒面通過台灣,冷空氣帶來微量沙塵影響空氣品質。環保署表示,26日上午台灣北部地區懸浮微粒(PM10)濃度約在每立方公尺200微克左右,部分測站空氣品質達不良等級,金門及馬祖接近300 微克。




    環保署表示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及沙塵預報模式,此波沙塵主要影響台灣時間:北部為26日白天、南部為傍晚至晚上,東部地區受影響程度較低,預計台灣將於明日脫離此波沙塵影響。環保署呼籲民眾儘量避免從事戶外活動及減少外出,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沙塵網頁所公佈的最新沙塵訊息(網址:http://dust.epa.gov.tw)。



訊息來源:環保署

 
 
 

日照減少 中部明顯 嚴重影響空氣品質

2009-12-29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彭群弼


    全球暖化,台灣地區也無法置身事外,根據氣象局百年統計資料顯示:雖然台灣南北只有短短的350公里,但南北溫差達到2.8度,不過,觀察等溫線的變化,一百年來等溫線向北移動了約150公里,觀察高山地區的生物生存「臨界高度」部分,百年來也向上移動了約一百公尺。換言之,原本僅能分佈中南部的動植物,甚至病蟲害,因為各地均溫上升,分佈的範圍就會向北移動,但相對而言,溫、寒帶或高海拔地區的生物,生存環境就會越來越少。此外,台灣地區日照時數也逐年減少,尤其以中部地區最嚴重,每年少了552小時最多,可能是空氣品質不佳所造成。



    全球暖化,台灣地區也無法置身事外,根據氣象局最新發表的台灣地區百年氣候統計顯示:除了海陸溫同步上升之外,攸關動植物分佈區域的「等溫線」也出現大幅度變化!氣象局表示:台灣南北約300公里,最北端的基隆與與南端的墾丁溫差達到2.8度,百年來平均溫度上升了1.2度,依照經緯度的變化推算溫度的改變,推估等溫線向北移動了100~150公里。換言之,原本在偏暖的南方生存的動植物,可以向北移動,但相對地,必須在溫寒帶生存的生物,生存空間就會大幅減少!



    例如,以往僅侷限在南部的登革熱病媒蚊,分佈區域就可能向北移動。同樣的,觀察垂直高度的溫度上升趨勢,也有同樣的現象,因此,氣象局推估高山地區生物生存的臨界高度,會向上延伸一百公尺。高海拔地區的動植物生存空間會減少。暖化的現象,也反映在高山地區的低溫天數減少,近五十年來,山區少於10度的天數減少19天,但平地僅少了一天。但溫度超過30度的天數,平地卻增加了28天,特別是離島增加了41天最多,換言之,酷熱的天氣增加。



    雖然天氣變熱,但台灣地區全年日照天數部分,大部分地區都減少,北部每年平均減少了176小時,中部更多,少了552小時,南部417小時,東部少了294小時。(近期內的變化部分:過去十年台北地區的全年平均日照時數從1648小時減少為1431小時,足足少了200個小時,台中少了400小時,台南少了460小時,恆春減少量最少,約減少129小時)。觀察季節分佈,冬季及春季減幅較少,夏秋季減幅較大。日照減少,但溫度卻上升,降雨量也沒有增加,顯示可能是受懸浮微粒及空氣污染影響,天空越來越灰濛濛。

2010年1月29日

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台東及中南部空氣品質 中央社 (2009-11-02 17:1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102 16:28:30)根據中央氣象局最新天氣資料,未來二天台灣受強勁東北季風影響,可能導致台東卑南溪河床揚沙及中南部空曠地區揚塵,影響空氣品質。環保署呼籲民眾於空氣品質不良時儘量避免從事戶外活動及減少外出。




    環保署指出,今 (2) 日中午12時台東及雲林崙背測站懸浮微粒小時濃度值已達每立方公尺1000微克。本次鋒面於11月1日快速通過台灣,但未對台東及中南部地區帶來降雨,鋒面過後東北季風增強,造成中南部地區地表揚塵及台東地區因卑南溪揚沙,影響空氣品質。中南部局部地區因中央山脈阻擋,天氣相較其他地區穩定,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可能造成空氣中臭氧濃度上升達不良等級。環保署表示,未來二天仍受東北季風影響,中南部及台東地區民眾應隨時注意空氣品質變化,相關訊息可查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站


訊息來源:環保署
 

[民生工具] 全台沙塵空氣品質監測網站

   
    每年的11月到隔年五月是沙塵暴活躍的的季節,其中以三到五月的發生頻率最高。最近新聞報導「台灣未來幾天將受到沙塵暴影響,各地的空氣品質都會明顯變差,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避免沙塵直接吸入呼吸道」,雖然氣象局的天氣預報常常失準,但是沙塵暴的偵測是絕對不會錯的!不論如何也要寧可信其有,否則吸入呼吸道可是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的!



沙塵暴從哪裡來?

    沙塵暴主要發生在中國西北部及蒙古各大沙漠,因為全年降雨量非常低,所以土質乾燥鬆軟,當當地氣候出現強烈地面風時,會捲起大量的沙土散步到高空中,隨著西風將沙土帶往東邊,最遠可影響到夏威夷、菲律賓等地區,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沙塵暴撲天蓋地席捲而來

(圖片引用自:www.xooob.com/360903_1046030.html)



    要想得知目前的空氣品質,除了透過氣象局的監測系統外,電視新聞通常只會報導當時的狀況,不會提供即時的數據,不過透過網路我們就可以很快速的掌握到最近的空氣品質。



網站名稱:行政院環保署 空氣品質監測網站

環保署空氣品質預報自99年1月起涵蓋金門、馬祖及澎湖

中央社訊息服務 / 2009/12/2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227 10:19:04)自明(99)年1月起,環保署將擴大空氣品質預報範圍,提供金門縣、連江縣(馬祖)及澎湖縣之隔日空氣品質預報。預報內容包括:隔日空氣污染指標(PSI)、臭氧(O3)最高濃度、臭氧(O3) 8小時平均濃度、懸浮微粒(PM10)平均濃度及細懸浮微粒(PM2.5)平均濃度等。預報資訊將於每日下午5時,發布於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頁上(網址為http://taqm.epa.gov.tw/taqm)。




    環保署指出,根據歷年監測統計,金門縣、連江縣及澎湖縣的空氣品質大致上為良好或普通等級(PSI<100),此二個等級在澎湖縣合計占99.7 %、連江縣占98 %及金門縣占91 %。空氣品質狀況以較遠離中國大陸的澎湖縣為最佳,而連江縣及金門縣分別次之。空氣品質不良(PSI>100)情形,以受東北季風傳輸影響的冬季及春季二季最常發生,分析造成其空氣品質不良的主要污染物為懸浮微粒。



    環保署表示,由於中國大陸空氣污染源排放資料欠缺,初期空氣品質預報仍以大氣傳輸及擴散為主要參考,空氣品質預報資訊可供各地環保機關,預先了解隔日空氣品質,提早採取因應措施;民眾也可以於事前規劃戶外活動行程;尤其是對空氣污染物特別敏感的族群,可以多加利用此預警資訊。金門縣及連江縣地區因緊鄰中國大陸,空氣品質在冬、春二季很容易受中國大陸污染源排放影響。環保署建議可參考該署空氣品質監測網頁(http://taqm.epa.gov.tw/taqm)查詢最新空氣品質資訊。


訊息來源:環保署